
这部恐怖片改编于 Stephen King 的短故事,主要的故事都发生在纽约一家宾馆闹鬼的1408号房间里。这部片子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男主角 John Cusack 的独角戏,而且可以发挥的场景也都基本限制在一间屋子里,考验编剧也考验演员。男主角四处探访鬼屋写书,他本身并不信鬼,但这样探访鬼屋不是为了证实鬼不存在,而是希望能遇到鬼,因为如果有鬼,那么也许,你能再见到你想念的人。最终他到达了这个让无数人丧生的1408号房间。
feedpuppy的个人blog,记录生活里的乱七八糟。日记,游记,影评,音乐,等等等等。
这部恐怖片改编于 Stephen King 的短故事,主要的故事都发生在纽约一家宾馆闹鬼的1408号房间里。这部片子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男主角 John Cusack 的独角戏,而且可以发挥的场景也都基本限制在一间屋子里,考验编剧也考验演员。男主角四处探访鬼屋写书,他本身并不信鬼,但这样探访鬼屋不是为了证实鬼不存在,而是希望能遇到鬼,因为如果有鬼,那么也许,你能再见到你想念的人。最终他到达了这个让无数人丧生的1408号房间。
深夜熄了车灯在萤火虫海中飞驰,确实是一件美好浪漫的事。当然,直到车祸发生为止,失去朋友,也失去对自己身体和思维的正常控制。虽然还活着,但每日的生活却止于”I woke up“,再无其他。记忆裂成碎片 每日都要怀揣小本努力拼凑,想忘掉的事情忘不掉,因为不想记起的事情仍然没有记起。生活需要一个变化,而这个变化由一伙预谋抢银行的家伙完成,他们拉在小镇银行打扫卫生的他入伙,虽然他家境优越,但是失去power不被信任的他很容易被激,于是他加入了,充当通风报信的“lookout”。
今天下午在学校中心的草坪上,有免费的演出。表演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 Strange Fruit,算是马戏杂技之类的?小丑们站在4米高的有弹性可弯曲的直杆顶端做各种表演。夏日的午后,逃出实验室,看看这么有趣的表演,实在是惬意的很。学校对演出的介绍里说,“Perched atop 13-foot high flexible poles with the sky as their backdrop, Strange Fruit enacts a spirited, seductive comedy—full of love and loss, joy and freedom—up on high.”他们的表演的确非常好看,看的我一直灿烂的咧着嘴。他们的表演也都是讲述着故事的,看着小丑们在空中摇来摆去,彼此靠近再远离,就好像现实中的我们,不可避免的忽远忽近。这个演出很好看,我很喜欢。演出接近尾声,四个小丑向四个大方向分别“深度鞠躬”,观众都快乐的鼓着掌,我想小丑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看到这么多人因自己而乐呵呵,应该是件很满足的事情:)。 拿手机拍了些片段。我就站在音箱的正前方,所以video里的音乐应该很强劲,呵呵。如果连我这里速度太慢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观看下面的片段,可以试着下载到机器里再看(右键另存),是quicktime格式的。我还传了一份到 google video YouTube 上(链接) ((没想到 google video 在国内还不能用,不过已经传了,链接在这 )),可能速度会好一些,不过效果稍微差一点点。
我需要喜剧我需要喜剧我需要大笑我需要大笑!就在这种可悲的情绪下,我看了这部铁定无脑但有可能让我一笑的恶搞片。看完之后,笑还是颇有一些的,不过愚蠢也还是愚蠢的,这情节就是来自这西部Reno的一群警察来到Miami参加一个似乎并没有邀请他们的会议,结果却碰到生化袭击,他们变成唯一没受感染的警察,于是就肩负起维持治安以及追查凶手找到解药的任务。这一群警察可是个个与众不同,办起事来当然是让人啼笑皆非。
“80后”大概是国内流行了一阵子并且还在流行的一个词,我就是80后。我觉得这个划分不是纯扯蛋的无聊划分,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啥的都刚好和我们同时期,肯定会刻划上一些痕迹。美国人更是喜欢按年代划分generation,比较有名的就是出生于上世纪40到60年代的 Baby Boomer,之后还有 Generation X,再之后的就叫 Generation Y。不过有些人不用 Generation Y 而用略有差别的 Generation Millennials,或者简称 Generation ME,一般指出生于1982到2000的人,算是和国内的80后90后对应了。今天讨论课听了一个广播,就是讲 Generation ME 的。具体主要讲现在18到25岁刚刚开始工作的族群,按年龄算的话我也刚好蹭上边。据这个广播的报道,Gen ME 的主要特征就是需要夸奖,受批评的能力格外差,他们从小到大习惯于处处时时被夸奖,而且多数只是因为他们做了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做了什么特别优秀的事情。这一点估计很多老师都有体会,基本上这边的学生都期望你会给绝大多数人A,否则他们就会很愤怒,而且这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相对重要,我也听说过学生用给坏评价来威胁老师的故事,美国这边的给分系统也确实相对其他国家偏高的样子。而且听这广播才知道,这边的老师都开始避免用红笔批作业,据称用红笔会增加学生压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应该用紫色绿色啥等更具冷静效果的颜色-_-。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之前TA的时候,常见很多老美是用绿笔之类的批作业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家长老师都这么这么注重所谓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难怪这 Gen ME 习惯于时刻被夸奖。美国人确实超喜欢说 good job,有时让我哭笑不得,干件屁大小事也要被说 good job,搞的我现在也被传染,带TA学生完成简单到爆的实验我也会脱口而出 good job 了-_-。其实维护自尊心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做最基本的分内时也需要说“good job”,那如果做了真的值得夸奖的事情要说什么呐,”really good job”?我觉得这人啊,当然都喜欢夸奖,但什么都需要对比,被批评多了,夸奖的味道才格外甜美,就是个黑白对比。想我小时候不拿双百,回家都心惴惴的要被骂,衣服脏了也同理,我妈是坚定的惯子等于杀子的信奉者,虽然他们现在反倒是都挺惯我的了@_@。说回 Gen ME,这些人现在开始工作,每天不被夸奖就觉得不被重视,搞的老板都不知道要怎么对付他们,里面采访一个老板说感觉就跟哄孩子似的。 好,再起一段,让我们讨论另一个问题,谁能指导我一下,写小文章开了头,要怎么样结尾呐?咳咳。不过说起结尾,这个广播的结束到还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