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tant Gardener [3.5/5]

最初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片子在上,虽然看到是The English Patient的Ralph Fiennes和The Mummy的Rachel Weisz主演小有兴趣,但还不足以拉我进影院看。直到某天发现这片的导演居然就是City of God的导演Fernando Meirelles,让我一下子后悔当时没进影院看。说来惭愧,City of God当时看到一半多被中止,居然到现在都还没看完剩下的。原因不是那片子不好,而是因为太好,如果要再看一定要从头看起,但我对于一片看多次向来是心有余而不会做@_@。总之就是City of God是一部非常有震撼力的电影,所以我估计The Constant Gardener也不会差。学校Loew系列放这片,我自然不会再错过。看完的感受,怎么说哪,如果单单就电影来说,除了它上半段平行讲述过去和现在两段故事的方式我觉得不错,它的节奏,悬念之类都并不是很好不那么揪人。但如果考虑到这部片子所表现的主题,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可以说它挺震撼。 男主角女主角夫妇俩都在非洲,女主角一日出差,几日后男主角得到了噩耗。男主角很痛苦,回忆起过去种种,但同时也回忆起他老婆那时的种种诡异的行径,一些事情显然在瞒着他。编剧非常无良的加进一点小手段让观众想歪,类似前几个镜头女主角大肚子,后面突然来一个镜头白种女主角躺在病床上怀抱一个小黑孩,白种男主角和另一个黑种男人面色凝重坐在床边,当时就有观众小声惊呼。当然,我们都被无良编剧涮了。事实上,女主角瞒着男主角的是她追查一家制药公司和非洲小国政府勾结,以免费医疗援助的幌子用那些可怜穷困的黑人当活体实验,而那种药虽然可以制好一种很可怕的病于是可以赚大钱,但同时有很厉害的副作用,不少吃药的黑人已经死亡。而对医药公司来说,与其回去重新研制花更多钱还失去先机,还不如和政府勾结掩盖真相。说起来,这个主题是不好评说的,非洲一些地区确实贫苦的夸张,而aids和其他诡异病又盛行,也许对他们来说,即使奸商拿他们做实验,也比没药吃等死好。而医药公司隐瞒副作用,恐怕到处都有。只是这一切放在非洲,无疑超级雪上加霜。而对于那些想救助的人,还有一个dilemma,我没有可能去救助百万千万难民,那我是否应该救助身边我能救助的那两三个人呢?在一个场景,一个三四岁的黑人小女孩在两个成年人进行如此争论时静静跑下飞机,然后在飞机扬起的尘土里跟着飞机跑。那个场景,真的,特别煽情。总之,虽然这片子节奏略慢,但不错。 The Constant Gardener (2005) 3.5/5

Jarhead [4/5]

“In Vietnam the wind doesn’t blow it sucks.” — FULL METAL JACKET “Welcom to the suck.” — JARHEAD DFS系列电影的一个好处就是开场前可以看DFS成员写的绝对不泄露情节但介绍很多相关背景的影评。这次Jarhead的影评拿它和Kubrick的Full Metal Jacket做对比。后者可以算是大名鼎鼎,不过我似乎没有完整看过,倒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不少次片断。所以Jarhead的开头我还是能看出它明显在向Full致敬,当然Full是讲越战,Jarhead是讲伊拉克的the first gulf war。故事是按Swofford (Jake Gyllenhaal) 的视角来讲述的,一点自嘲,一点幽默,一点感伤,这部电影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来看待战争,很多地方称它是”a war movie without a war”,一群小伙子老伙子艰苦受训,被发到伊拉克的沙漠呆了半年多,经历轰炸,见识尸体,到最后却从未开过一枪,从未亲手杀过一个人。无论因为什么到达那个战场,时间长了,生活的目的似乎就变成了是要开枪杀人,在即将开枪时被中止甚至会像一个孩子一样那样哭闹。几个主要演员的演出也都非常好,除了Jake Gyllenhaal,还有Jamie Foxx,Peter Sarsgaard等不少小演技派。Jake一个即将哭泣的镜头和Peter哭闹的那个镜头实在演的超好。另外我在这片子里面听到的fuck以及无数相关词汇比我过去一年看电影听到的总数都多。不错的电影!可惜一个镜头大概很短的一句台词,过后全场大大大笑还有人狂鼓掌,不过。。。俺没听清那句-_-。 updated on Feb.20, 2006: 我终于知道那句话是啥了。那个场景是一个士兵在帮长官写所谓love letter,其实就是超色情的黄信,在念完一段巨色情的信的内容后(这段就很搞笑,所以当时观众都笑造成我没听到下一句-_-),接着说”Is this why I studied classics at Dartmouth?” 难怪全场都要大笑和鼓掌了。。。 Jarhead (2005) 4/5

大众医学?!!

继昨天的读者后,今天居然又收到一个一模一样的信封,我还琢磨难道又来本读者?结果,打开信封,发现是一本2006年1月的《大众医学》!晕!不知道下本会是什么,可怕。。。

Bride and Prejudice [3.5/5]

新学期开始,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学校的电影系列又开始了。这个学期我第一次把两个电影系列的pass都买了,两个系列加起来每周有四场电影。。。Bride and Prejudice是Loew系列的第一部,这学期Loew系列是印度电影,每周一部印度电影然后一部其他电影。B&P挺早我就听过,但觉得大概也是一部典型的无聊好莱坞喜剧就没在意,这次看了觉得很不错。它让我回忆起印度电影的色彩是多么明亮,歌舞是多么欢快。开场婚礼的那场舞蹈实在是很精彩。虽然情节也并不新颖,美国男人看上印度女人,但有一些文化冲突,一些所谓偏见,还有女人疯狂想嫁出自己各个女儿的老妈。但有着一点印度文化,还有有些美国化的印度歌舞,整个气氛还非常快乐,快乐到很多本来大概应该有些悲伤的场景,还有观众偷偷疯笑。片子结束放的片花更让人感到,整个剧组都是快乐的不行。挺好的喜剧。这学期一定要多看点系列里的印度电影。 Bride and Prejudice (2004) 3.5/5

读者?

晚上回到家查信,发现收到一个牛皮半大信封,显然是从国内寄过来的,收件人就是我。看了看发件人是什么“Chinese Service Center For Scholarly Exchange”,我还想这难道是什么中介?广告都能发到我这儿?打开信封惊讶的发现居然是2006年1月的《读者》!WTF,怎么会有人莫名从国内我寄份读者?想想,大概是使馆吧,前几天还寄张新年贺卡过来,不过也没听前任说过还会给寄杂志。高中流行读者和青年文摘时我就不怎么喜欢读者,因为它的文章都特别假大空,不过现在这么莫名收到一份,又看到什么“一滴露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之类让人汗的文章题目,还真有点亲切,嘿嘿。美国这边holiday season刚刚过去,国内那边大概才刚刚开始,再二十来天就过年了,我们也要象征性的开个party,所以这两天又开始折腾申钱订场地找新生搞节目。不过毕竟这边不过春节,假都没得放也实在没多少节日气氛:(。不过怎么也是本命年,嗯,可以找几个属狗的一起表演个节目啥的,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