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学期开始,对我来说还是一样实验,反正也没有助教没有课,学习上没什么差别。但好处就是学校的两个电影系列又开始了。其中Loew系列的主题是“Coming of Age”,也就是老年人。第一部片子就是这部 The World’s Fastest Indian,片名是很误导的,很容易让人觉得是讲跑的快的印度人或者印第安人-_-,而事实上Indian是指一种摩托车,整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最初让我对这么一部题目表意不清的电影起兴趣的就是Anthony Hopkins,我实在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演员,不是缘由他的沉默的羔羊,倒是因为一部挺商业的片子Meet Joe Black,我觉得他的表情拿捏的非常准确,而且他后来还和我最喜欢的Nicole Kidman合演了一部很有意思但被广泛中文错误介绍的The Human Stain ((The Human Stain的中文剧情介绍95%都是完全扯淡))。当然他也不可避免的飞快老去了,coming of age。Loew系列一直以来都有非常多上了年纪的观众,这次老年人的主题似乎招来更多的爷爷奶奶,和他们一起看电影是很舒服的,我觉得我会这么喜欢这片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围他们的反应。电影故事讲新西兰的Burt从小到老醉心速度,敲敲打打改装自己那辆老旧的形状诡异的摩托车以不断提高速度,他的一个愿望就是到美国的的Salt Lake参加那里的竟速比赛,经历一些人一些事后终于到达,但其他人自然不怎么把这么个老头子以及他的破车子当回事,当然,老头子证明了自己,Burt在1967年建立的速度记录,至今同级别的车子仍然无人超过。片子整体很舒服,看一个老头子的路途,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这么一个坚持梦想却又有趣味的老头子。片子不怎么刻意煽情,但仍然很动人。很好看,很好看。 The World’s Fastest Indian (2005) 4.5/5
Kontroll [4/5]
我很早就听说过Kontroll这部匈牙利电影了,它是两年前我刚来时Dartmouth一个电影节的影片之一,因为票价要$10,所以那次我只跑去看了Bad Education,略失望而回。后来就时不时想起Kontroll这片子,原因是它依托的故事很有看点——地铁里出现了在列车即将到来前从背后把人推下去的神秘人物。片子里的几个主角是地铁的监票员,匈牙利的地铁系统是没有出入站关卡的,买不买票纯凭自觉,当然这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不买票,而这些监票员就是在车上还有站里面溜达,随机揪人看有没有票。可怜的是他们是完全没有任何权威的,逃票的人一个比一个牛。当然片子不是要控诉地铁系统的失败和人们的不自觉,一切都是符号化的,只是用“地下”,地铁等去表现一种生活状态。片子里的所有场景都发生在地下,唯一和上面联系的就是电梯,而那个电梯非常的长,非常有味道,而里面的几个主人公每次遇到电梯都是往下走,给人的感觉是地下有无穷层,而他们都是越走越低,走不出地面。片子一开始还有一个地铁负责人做了个声明,说相信大家不会把这个电影和实际情形结合在一起-_-,可惜据说其实匈牙利的地铁就是那样的,只是大概没有背后推人的家伙吧。以后等地铁,要离的远些,要小心背后有人-_-。 Kontroll (2003) 4/5
嘿,生日快乐!
又老一岁咯!老爸老妈很有趣,虽然我不在,爸爸还是给我定了一个生日蛋糕然后帮我吃掉给我远程庆祝。生日是个挺好的日子,提醒我们生命又过去一年应该要再睿智一些,也提醒要对自己好一点,嗯,得找点好东西吃庆祝一下,可惜在这么个穷乡僻壤选择不多啊。这个本命年诸多不顺,不过说不定过了生日就能开始转运?不管怎样,生日要努力快乐,每天都要努力快乐。主题图片是生日礼物——一个钱包,我们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消费一把,不算太奢侈吧@_@。还要谢谢姐姐特别准点的生日祝福!也祝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姐妹们(俺现在只知道fox,hoho)生日快乐! 写这帖子时无意中听到电视里提到Beatles的一首歌 When I’m 64,是Paul McCartney 24岁时录制的,而电视提到这首歌的原因是Paul在今年6月18日64岁了,想他再听这歌肯定有不少感叹哈。和我生日差一天,正好也24岁,就拿这很应景的歌做配乐吧!Will you still need me, will you still feed me, when I’m siexty-four? Beatles – When I’m 64
The Best Of Youth [4/5]
这部意大利电影长达6小时,实在需要我鼓足勇气开始看。最初知道这片子是学校春季学期意大利电影系列分两个星期放这部片子,那时就知道这部暴长的片子有很好的评价,不过实验室比较忙,没办法周四晚上7点跑出去看电影,还好当时就找到这部电影下到电脑里,不过毕竟6小时也实在长了点,不过这个周末决定看欧洲电影,就看了它吧。电影通过意大利一个家庭主要是兄弟俩从60年代开始的故事,讲述了近代意大利社会的演化。这么长的电影,自然包涵的东西也多,包括60年代大水灾,西西里黑手党,70年代的蓝领工潮,80年代的学生运动及恐怖袭击,以及90年代的国家复兴风潮 ((这段小总结来自DVD官方网站,居然有中文简介))。让一个普通家庭体现这么多国家的演变,编剧自然要下些功夫。一段评论总结的很好:”This film is either a profound investigation of recent Italian history and a loving look at the national psyche — warts, poetry and all — or else it’s a really superb soap opera”。整体来说前半段拍的很好,整个社会情绪都很自然的展现出来,尤其兄弟俩性格不同,对待社会危机处理方法也不同,但后半段就太像肥皂剧了,不过一些显然刻意的煽情桥段效果还不错。看完电影,第一感觉是意大利语很好听,抑扬顿挫的,而且肢体语言很丰富,当然这些之前就从我的意大利导师那里体会到了;另外一个感觉就是意大利人的民族责任感挺强,也许国家小一些,人们更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起到作用,这一点在我导师那里也体现过。一次实验室聚餐,聊到政治,导师说起他们上一届总统做了很多错事,说了很多对其他国家不尊重的蠢话,让意大利人都觉得很耻辱,导师很喜欢踢足球,但那段时间他为他的国家感到耻辱,于是他的蓝色意大利队服就一直静静的躺在箱子里,直到选举后新总统上任他才重新穿上。中国的一些民运爱好者似乎觉得中国近代问题多多,但其实那段时间有很多国家都有相似的经历,我觉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国最后的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但也许中国的问题就是政府和普通民众之间有一段过大的距离,造成民众似乎觉得政府是他们的对立面,觉得政府一切都不透明。片子里也提到这个问题,一些有抱负的人希望把意大利改造成一个更透明的社会,但一个问题是,意大利人真的喜欢这种透明吗?对中国也是一样,我们的文化真的适合透明吗?除了这些大主题,片子众多人物的性格刻画也是不错的,至少很鲜明。总得来说,不错,虽然超长。这么长,海报也就来两张好了。 La Meglio gioventù [The Best Of Youth] (2003) 4/5
父亲节快乐
我爸一直特别主张头发要剃的短短的,不过我从来不喜欢短头发,因为我的头比较大,头发太短实在不怎么好看。懂事后几乎没有剃过他期望的超级平头,大概就中学时有一次被爸妈领到某个理发馆莫名其妙的剃了个大平头,于是我就一直记恨那家理发馆。不过这几天我是难得的剃了一个真的寸头,当然也证实了我确实不太适合头发太短,太像囚犯了。而且造成最近几天路上见了认识人,中国人就会说“剃头了?”,老外就会说“new hair?”,还好他们还能认出是我-_-。但正好,给老爸发过去一张难得的超短头发照,算是一点父亲节的祝福。其他的礼物等回国再送,我已经在囤积了,嘿嘿,希望回去的时候东西还安好。父亲节快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