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Psycho [4/5]

American Psycho

这部我在各处多次听过的电影,果然是有点意思的。100分钟的电影我看到80多分钟时仍然觉得是部制作有那么一点点粗糙表演有那么一点点刻意的还好的惊悚电影,我也就会给3分,几分钟后,电影开始有了小的转变,男主角缓缓说出“This confession has meant nothing“,这片子升到3.5分,看完后再稍微想一想,发现原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它就变成优秀的4分电影了。

第二次游纽约

上周的实验室只有我一个人,虽然自由了很多,但是也有坏处,每天给老板的进程报告还是要写的,只有我一个人在实验室有任何事做了或者没做老板都知道肯定是因为我,结果就是我干活反而勤快了不少。当然咯,到了周末有朋友要去纽约,行动自由的我自然是要一起去的。 距离上次去纽约已经两年半了,这次再去,似乎没什么变化,只是春天还没到的城市总是有点光秃秃的。因为多数的景点上次都去了,所以这次主要就是吃喝玩乐,随便逛逛,看场百老汇,再把上次没去的大都会博物馆给看了。由于我最近有在考虑以后是不是要去华尔街混饭,所以这次有点兴趣想进证券交易所瞅瞅忙碌的 trading floor 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惜人家不对游客开放。于是改去联邦储备银行,据称有免费的游览,带你到地下金库看大金块,还能做游戏赚钱,结果绕着那楼转了一大圈找到小入口才被告知,这种游览需要至少提前一周预定,靠。算咯,反正也正好要到附近一个地方买打折百老汇票。 走在纽约街头 纽约证券交易所 联邦储备银行 进不去这些金融场所参观虽然有点失望,但纽约还有一个大好处,就是饭店云集,美食无数,对我这样的吃货嘴里塞满了好吃的,啥都无所谓咯。可惜停留时间有限,基本只有四顿饭的机会,于是就吃了一家路上看到感觉非常国内的小店“成都印象”,吃了著名川菜大四川旗下的“故乡味”,在midtown吃了顿挺典型的美式brunch,然后还在一叫 Woo Chon 的韩国店吃了顿相当正宗的韩国烧烤。总的感觉就是,生活在纽约在吃的上面真幸福啊,连水煮鱼都能吃到。 这家小店从外面看特别像国内小饭店,如果叫成都小吃的话就更像了-_-,不过内饰挺高级 本来不确定这小店味道会怎样,结果这道跳水兔的微妙辣味十分惊艳哈 这家也是随便找的店,很多本地人光顾的样子,egg&steak的brunch味道狠不错又实惠 这家韩国烧烤相当正宗,韩国服务员mm负责翻肉还指导我们怎么吃,不过不便宜 虽然没多少时间逛街,我还是专门跑到第五大道上才开不久的苹果旗舰店溜达了一圈。这店去年开幕时就受到很多关注,高楼坏绕下一个透明的立方体,绝对吸引眼球。店面是在地下的,很大,各种mac和ipod以及相关产品供人随意试用,咳咳,等有钱了来这里挥霍。虽然来了纽约走路的机会大大增加,几个街区相隔肯定都是直接走去了,不过远点的还得坐地铁。纽约的地铁错综复杂,123456还有NRQW等等无数线路,再分express和local,周末和晚上行程还会不同。车上常常狠挤,有北京地铁的味道。 第五大道上的苹果店 苹果的天空 行色匆匆挤地铁 这次只在纽约待一晚,本来临出发前突然发现我热热热爱的 Of Montreal 那晚在纽约有演出,我兴奋的跑去演出的club网站上看票,结果,早就 sold out 了,咳咳,空欢喜一场。于是就还是决定老老实实的去看场百老汇的show,至于看什么,我主要在 Avenue Q 和 Rent 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决定看折扣大一点的 Rent。这部在2006年刚庆祝了上演10周年的演出,之前我是先看过了它的电影版,对那首 Season of Love 印象非常深刻,一直想着有机会一定要看看原版音乐剧,嘿嘿,这小梦想算是被我圆了。这次Rent的舞台比我上次看的 42nd street 要小,背景在演出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两三个小时的演出并未因此失色。演员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批,表现还不错,唱功没得说,只是觉得演Collins的年轻小黑哥唱歌感情不够,那首悲伤版的 I’ll cover you 被他唱的一点感觉都没有。个人觉得,电影版还是很忠实音乐剧的,不过音乐剧的冲击力更强一点,而且更感人,或者也许是我之前看过,已经事先培养了些感情吧。中场休息完,演员们站在舞台上,灯光打下,唱起 Season of Love,浑身汗毛竖起的激动啊! 上演Rent的 Nederlander Theatre 没看到禁止拍照的严重声明前偷拍的舞台 走出剧院,夜晚的时代广场还正热闹着,这么一小块三角地,人头攒动着,只可惜这旁边基本上其实没几家好店,都是小破店。anyway,下一个主要目的地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其实我最多是一个伪艺术热爱者,对博物馆其实激情有限,但总觉得没去过大都会是个遗憾,至少也得去溜达一圈,走马观花也算。 时代广场 坐在大都会博物馆前 门口的街头艺人… Continue reading 第二次游纽约

300 [3/5]

300

这部叫300的片子受到很多的关注,不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或者演员,而是它据称颠覆传统动作片极具冲击力的独特视觉效果。海报就是片中一个场景,而且并没有夸张,电影里的画面就是如此。片子的导演之前的作品有 Sin City,那片子的颜色独树一帜,这次的300也是一样,全片的颜色都阴暗着但却有很强的对比。打斗场面在好莱坞的动作片里,算很好看的,它的镜头,慢动作,还有尤其对于血的处理,都非常有特色,绝对让你印象深刻。

Today is the day

讲一个有关今天的故事。讲之前先来点背景知识:我们学校所在的小镇叫做Hanover,是一个典型的 college town。地理位置而言,Hanover属于NH,靠着一条大河 connecticut river,河对面就是VT,整个附近的地区被称为 Upper Valley,临近的两个镇叫Norwich和Lebanon(btw俺就住在叫做这个黎巴嫩的小镇@_@)。在Hanover这个镇上有一所高中 Hanover High School。 一个知名女作家 Jodi Picoult,写了本小说《Nineteen Minutes》,这部虚构的小说讲发生在一个高中的枪击事件,19分钟射杀了10个人。而这个高中在一个“虚构”的小镇,叫Sterling。只不过这个镇也是个 college town,也在NH,也靠着 connecticut river,对面就是VT,处在 Upper Valley 地区,而临近的两个镇也叫Norwich和Lebanon。还有无数细节的巧合让人基本确定这 Sterling High School 就说的是 Hanover High School。所以这小说自然造成一些校方一些人以及家长们的担心,他们怕有人会受到启发跑到这真实存在的高中来个枪击事件。而之所以说这个故事有关今天,是因为小说中枪击就发生在今天,所以人们格外紧张。中午时高中的校长给家长们发信,说学校一切正常,只是有18%的学生今天没来-_-。我想今天那些在校的高中生肯定是度过了激动兴奋又紧张的一天啊! 这事是今天中午给TA的教授讨论批实验报告的事的时候听那教授讲的,他孩子就在那高中。我问他说这书很流行吗,这些担心的人怎么都知道这书?而事实上,这书的出版日是今天。而学校的人能读到这本书是因为出版方让作者选几个地方提前提供这书算是做宣传,然后那厮就选了 Hanover High School -_-。 不过说起校园枪击,美国发生过很多很多起了。最著名的大概是1999年的 Columbine High School massacre,两个学生射杀了12个学生1个老师,还有24人受伤,然后这两个人自杀。这件事被拍成了电影《大象》。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一次自己看的,一次是上电影课。电影很有力量,让人看了很后怕,它的拍摄方式,音乐,和每个人不煽情干脆的一枪死。 本来是要讲个有趣的故事的,不过这校园枪击的东西,总是让人没法那里说笑吧。 另外差点忘了说,今晚我带了这学期最后一次实验课。原来哪怕只有一两个学生离开之前专门过来对我说感谢,就会让俺这个TA感觉一下良好很多。

Chris Garneau – We Don’t Try

最近听歌不是很多,也没有怎么听到真正触动自己的声音。上周末下了好几张专辑,听完一轮,喜欢 Chris Garneau,于是接下来基本上就在专心听他,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 We don’t try。Chris是一个来自纽约的歌手,还很年轻,我听的《Music For Tourists》是他刚发布不久的第一张专辑。他的这张专辑整体上来说都是极为悲伤的,不过如果你能完全不在乎歌词,反倒能听出些温暖来。伴奏多是钢琴,有时加上一点提琴。他的嗓音或者说唱法比较诡异,我最开始一直以为是一个声音比较沙哑的女声-_-。听多了,开始注意歌词了,悲伤就会开始蔓延。他的歌切勿在孤独低落的夜里一个人反复倾听,否则心情恐怕更是会糟的一塌糊涂。听着他唱着,“it’s easy if you cry, ’cause you feel bad for yourself”,听多了恐怕真的会掉出泪来。我昨晚睡觉前听了几遍这首歌,今天上学的路上又不知死活的还跟着哼唱了两次,感觉心脏从胸腔一下就掉落到肚子里,说不出的低落。在这里又看到对 we don’t try 的某种解读,那些本来就非常悲伤无奈的歌词,加上这种解读,变的更加悲伤。而且pretend这个词一般来说对我就是有杀伤力的,just pretend that i’m not sad,我悲伤吗?反正,这整张专辑就是很悲伤,很悲伤。 Chris Garneau – We Don’t Try We Don’t Try You say you wanna die, ’cause the things don’t work out right, But you don’t even try, though neither… Continue reading Chris Garneau – We Don’t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