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欧洲行似乎又有希望,于是周四就跑去Boston搞法国签证,虽然只是简单的递材料,但是收材料的人儿很是挑剔,造成我跑上跑下复印打印多次,最后还告诉我有 one day delay,签证得邮寄给我,咳咳,所以虽然我觉得没理由不给我,但没收到前还是觉得不踏实。唯一的趣事就是法国使馆收材料的两个人之一是一个很pp的mm,我打印完一个东西再次跑上去时她发话问我,你是不是一年前当过我P3的TA,我仔细一看,哈,似乎确实是我的学生啊,就这样我第一次在学校外被学生认出,可惜她认出我也并没有让我能更快拿到签证-_-。除了这个偶遇,另外这次短暂的 day trip 给我的教训是,我的路痴有时候确实很严重,不过误打误撞倒也让我看到些之前没见过的景色。 周五晚上,实验室三个人决定在办公室吃点小饭喝点小酒,这小酒也就是 whiskey + tequila + rum + 茅台 @_@。我大概过于自信不知死活,下肚的酒中包括我亲自调制的四合一,事后证明非常致命。这一晚大概可以做为我第一次彻底的完整的酒醉而记入我的史册。上一个有记忆的瞬间还是在办公室指责其中一人不够醉,下一个有记忆的时刻已经是凌晨四点在一个陌生的空间醒来,躺在地板上-_-。这中间的记忆我完全没有了,如果我全部昏睡过去了大概还好些,但据说其间我还和他们出去溜达一圈,再回办公室更加不省人事,然后决定把我拉回一个师兄家,到了他家门口我大吐,然后我躺在一楼地上昏睡,以及继续小吐。这些事情我完全不记得,最多有些零散的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的片断。这次大醉是件很糗的事,第二天醒来后还是吐了几次,本来买了票的马戏也没有去看,不过这次我可完全没有酒后驾车。当我把这事讲给若干人听的时候,得到了几乎一致的愤怒强烈谴责。所以记录这件事下来也算是留个教训,虽然我觉得彻底大醉一次 ((彻底大醉的定义,一定要包含失忆和呕吐-_-))的经历是需要有的,但是大概,有一次就够了吧^.^。以前我有觉得人说酒后失忆都是扯淡,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人喝多了确实会失忆,所以,喝多了很危险啊很危险。
Tag: Life
烂屏幕
悲剧发生在周六晚上。我跑去学校看电影,去之前还好学生一把去图书馆查了一门课的参考书然后假装看了20分钟书,那时的手机屏幕都是正常的。然后到了小影院,关机,老老实实看电影。因为左膝扭伤还没好,所以看电影的时候需要时常寻找对它最舒服的姿势,但因为还是有点疼,所以动作也没法多大。结果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之后,拿出手机,外部屏幕上就出现这么个大黑圈!!!而且整个外部屏幕都不能正常显示了,靠。放手机的裤兜里除了手机就是一块擦眼镜布,啥硬物都没有,而且我坐在那座位上也没有什么硬物好去撞。屏幕表面没有任何伤痕,但就是出现这么个黑洞,就好像有东西穿过外层的玻璃直接破坏了里面的东西,看上去跟一个小弹坑似的,诡异啊诡异。保修协议上说“物理损伤”不管,虽然我完全不觉得我有任何可能造成这样的损伤,我只是坐着啊,可是估计是辩不清的,关键是也没有店面,要修只能自己出钱寄给nokia然后他们决定是否属于保修,连当面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咳咳。不过还好里面的屏幕没有坏,至少还能用。可怜我这两年的合约才刚开始两个月啊!不过至少at&t是用卡的,还有那么点自由度。咳咳,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刚被我摔坏没多久,这手机屏幕也完蛋,难道我真如某人所说的破坏王嘛?可是这次我什么都没干啊,感觉好冤啊,啊啊啊啊~~~
那青春年少的文字哟
上周和文学艺术女青年erwachen聊天时提到她很欣赏的一个老师,而之前也早就看她写了很多有关她如何享受dartmouth课和老师的文字,想想来了美国后和在北大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杂七杂八的通选课好上了,这大概也是学习缺少些趣味的原因,于是就决定周四去旁听半节这位Adrian先生的艺术史 FLORENCE 1400–1434: CULTURE, POLITICS, SOCIETY。去之前看了看erwachen给的这课的一些材料,里面的生词一大片一大片的,我还担心去听这课会不会彻底啥也听不懂,不过事实证明Adrian同学讲课确实不错,内容深入但却并不枯燥,不懂的那些词并不影响我这样一个看客的小享受。他讲到那个时代艺术家的竞争,有实际作品间的直接对比,这些对比我觉得非常有趣,可惜只听了半节就逃回实验室了。不过我对这些东西的兴趣其实都停留在肤浅层面,当作闲暇的消遣可以,要让我认真的做学问肯定也做不下去。上完这课,让我更加强烈的怀念北大时候的各种通选公选,那时的这些课我大都上的很快乐。翻了翻硬盘,我还是一个挺有条理的人哈,那时的资料居然都在。看了看当时写的论文们,我都忘记那时要写这么多东西,而且我完成的还都很认真,呵呵。看到那些青春年少的文字难免心中小激动,索性就摘些片段,留个记忆哈。
我需要心理建设
我需要心理建设,因为我今晚开车撞到了一头小鹿。它现在的生死我不确定,但大概是被我撞死了:(。今天的心情真算是大起大落。上午去校医院看周六实验室师兄生日party上玩飞盘扭伤的膝盖,走路还一瘸一瘸的,心中很是不爽。到了傍晚,去某知名公司的 info session 逛了一圈,听两个校友讲讲行业常识面试经验之类,还居然鼓足勇气不怕丢老脸举手问了个问题,之后心情就迅速转好。回家的路上快乐的听着歌儿,没想到离家没多远了,一头小鹿咻的一下从左边出现,看到它的时候我的车已经直直的撞到了它,砰的一下把它顺到车右边去了。最致命的是,在它和我相撞的瞬间,它的头就在我视线的正前方,我盯它的眼睛活生生的看着它被我撞飞。撞了它之后的我,车抖了一下但没有失去控制,浑身略微有些发颤,我有点想开回去看看它怎么样了,但那条路并不算小路,开过去也不好停,而且,看了我又能做什么?这两天在路上看到不少被压死的小动物,昨天才刚在路边看到一头被撞倒的鹿,没想到,今天我也成了凶手。从自私的角度讲,我应该庆幸和它相撞后我还好端端的,因为这边每年都有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车辆躲避前方突然出现的动物而打滑翻车。这头小鹿,就像一个突然闯入我生活又匆匆离开的过客,只是,它离开时,大概已经被我杀死了。我的车前没有留下血迹,只留下些鹿毛。现在我的心有些软软的,特别的悲伤。虽然撞的是鹿,但从某些角度感觉上就和撞了人一样,我现在基本上就是肇事司机逃逸的心态。 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事故发生时在放的歌。回家的路上我在听 The Pigeon Detectives 的《Wait For Me》,封面是两头鹿角对角,真够邪门的,虽然我撞的是还没长出角的鹿。。。更要命的是当时正好在放的那首歌,撞之前正唱着“You’re going down tonight”,撞了之后稍微回过神来就听见在反复唱着“You know I love you”,我还正郁闷哪又在唱“It’s alright”了,咳,整首歌歌词都莫名其妙的符合情境,什么跟什么啊!总之就是我需要心理建设,今晚怕是会做噩梦。 The Pigeon Detectives – You Know I Love You You Know I Love You I heard you were out tonight I heard you were out tonight I wanna see you there I wanna meet you You’re… Continue reading 我需要心理建设
Generation ME
“80后”大概是国内流行了一阵子并且还在流行的一个词,我就是80后。我觉得这个划分不是纯扯蛋的无聊划分,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啥的都刚好和我们同时期,肯定会刻划上一些痕迹。美国人更是喜欢按年代划分generation,比较有名的就是出生于上世纪40到60年代的 Baby Boomer,之后还有 Generation X,再之后的就叫 Generation Y。不过有些人不用 Generation Y 而用略有差别的 Generation Millennials,或者简称 Generation ME,一般指出生于1982到2000的人,算是和国内的80后90后对应了。今天讨论课听了一个广播,就是讲 Generation ME 的。具体主要讲现在18到25岁刚刚开始工作的族群,按年龄算的话我也刚好蹭上边。据这个广播的报道,Gen ME 的主要特征就是需要夸奖,受批评的能力格外差,他们从小到大习惯于处处时时被夸奖,而且多数只是因为他们做了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因为做了什么特别优秀的事情。这一点估计很多老师都有体会,基本上这边的学生都期望你会给绝大多数人A,否则他们就会很愤怒,而且这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相对重要,我也听说过学生用给坏评价来威胁老师的故事,美国这边的给分系统也确实相对其他国家偏高的样子。而且听这广播才知道,这边的老师都开始避免用红笔批作业,据称用红笔会增加学生压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应该用紫色绿色啥等更具冷静效果的颜色-_-。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之前TA的时候,常见很多老美是用绿笔之类的批作业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家长老师都这么这么注重所谓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难怪这 Gen ME 习惯于时刻被夸奖。美国人确实超喜欢说 good job,有时让我哭笑不得,干件屁大小事也要被说 good job,搞的我现在也被传染,带TA学生完成简单到爆的实验我也会脱口而出 good job 了-_-。其实维护自尊心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做最基本的分内时也需要说“good job”,那如果做了真的值得夸奖的事情要说什么呐,”really good job”?我觉得这人啊,当然都喜欢夸奖,但什么都需要对比,被批评多了,夸奖的味道才格外甜美,就是个黑白对比。想我小时候不拿双百,回家都心惴惴的要被骂,衣服脏了也同理,我妈是坚定的惯子等于杀子的信奉者,虽然他们现在反倒是都挺惯我的了@_@。说回 Gen ME,这些人现在开始工作,每天不被夸奖就觉得不被重视,搞的老板都不知道要怎么对付他们,里面采访一个老板说感觉就跟哄孩子似的。 好,再起一段,让我们讨论另一个问题,谁能指导我一下,写小文章开了头,要怎么样结尾呐?咳咳。不过说起结尾,这个广播的结束到还挺有趣的。